胡占軍是朔州市現代設施農業的先行者,從上世紀末開始,他不斷探索符合晉北地區農情的現代設施農業發展模式,并帶動引領當地農戶發展設施農業。如何讓現代設施農業成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引擎”,始終是他最關心和關注的問題。
朔州市朔城區窯子頭鄉青圪塔村農戶張良笑著問:“胡老師,咱這豆角有七八天不長了,你看這是啥原因?”
全國人大代表胡占軍說:“早起棉被,晚落棉被,讓它整個豆角苗進行光合作用,多接受陽光,另外是多積蓄溫度,達到它一個理想的生長溫度?!?/span>
一大早,全國人大代表胡占軍就來到大棚為農戶進行現場技術指導,并向村民們了解收集發展現代設施農業的問題和建議。如何讓更多農戶能夠轉變理念,發展現代設施農業一直是胡占軍所關注的重點。
全國人大代表胡占軍說:“在我們北方,因為一過完十一,便進入冬閑季節,秋收完成以后,農民要么在外地打工,要么在家閑坐,為了給農民增收,讓農閑變成農忙,(設施農業)讓農民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四季有活干,季季有錢賺?!?/span>
深耕現代設施農業二十余年,胡占軍始終堅持技術引領,先后與多家科研單位合作,引進先進的品種與技術進行試驗推廣,成功引進培育出大櫻桃、藍莓、火龍果等水果,產品除供應當地市場外,遠銷京津及周邊地區。成熟的發展模式和豐富的種植管理經驗讓胡占軍更加堅定了推廣帶動農戶發展設施農業的信心。
全國人大代表胡占軍介紹道:“就拿種植西紅柿來說,我們每畝地種植2200株左右,畝產能夠達到22000斤左右,如果冬季上市,在兩節的時候,平均價格就是3元左右,收益就是6到7萬元左右,如果再開展采摘經濟,種植藍莓、櫻桃、草莓等水果,效益會更好,所以發展設施農業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一條金光大道?!?/span>
朔州市朔城區窯子頭鄉青圪塔村農戶張良和記者說道:“我也常過去他基地(學習),老胡也是有時間就過來到我這棚里,他有一些先進的技術也能指導我們,在他的幫助下,我這個棚已經發展到60個了,然后每個棚基本上能賺到四五萬,總體上大約是(一年能收益)200萬左右?!?/span>
為了讓農戶更快掌握新技術,胡占軍在自己的合作社成立科普惠農服務站,邀請農業專家免費指導培訓農民。多年來合作社共培訓農民10000多人次,帶動農戶種植大棚2000多個。作為今年新當選的全國人大代表,胡占軍在春節前就開始走村入戶進行走訪調研,農戶建設大棚資金如何籌集、如何形成長期穩定的農技培訓機制都是胡占軍不斷思考的問題。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他將結合中央一號文件精神,重點對圍繞當地實際,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進行建言獻策。
全國人大代表胡占軍表示,作為新一屆全國人大代表,一定會把鄉親們的心聲和呼聲帶到全國兩會上,認真履職盡責,為人民發聲,當好黨和國家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讓老百姓的錢袋子越來越鼓,光景越過越好,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記者:孟志龍 任振國 趙媛